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10340公顷,属于武陵山脉东北支脉,在湘鄂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上。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过渡性孕育了生物资源的复杂性和过渡性,这里是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典型植被的过渡区,是中国种子植物三大特有现象中心的“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核心地带。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荣获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宜昌首届生态环境保护奖。2019年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开展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中,排名位列全国第二、湖北省第一。
近年来,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创新求变,守好生态文明主战场,勇当生态保护排头兵。一是创新保护理念,守牢资源红线。在全省率先使用新技术规范开展勘界立标,明确保护范围。启动新一轮本底调查,获得2000GB资源调查数据,编撰科考专着12本,在全国最先用PDA采集数据、最先自主开发科考APP、最先实行全网格调查法、最先制作集新型技术与传统规范于一体的新型植物标本。二是创新保护手段,提升保护能力。通过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1+N”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管护监测系统,将自然保护区管理由传统粗放型转变为技术质量型。三是创新治理方法,实现社区和谐。率先制定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和《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用材(柴)替代能源补贴办法》,出台生态移民搬迁初步方案,用政策保生态,用资金买青山。率先实现社区管理数据化,创造性建立社区“一户一档”,为居民建立独立电子档案,在“1+N”监管平台上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开展科普旅游,转化资源价值。优培物种基因,体现科研价值。
智慧保护区管理平台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安装红外相机
对比1999年,新一轮科考数据显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从2292种增加到330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从25种增加到76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从369种增加到41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从58种增加到66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先进的PDA采集、科考APP,实行全网格调查等创新性保护手段,完善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提升监测能力,为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奠定了基础。这为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其他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